
6月20日,七批國采標書發布---正式拉開帷幕。相比較國采1-6批,七批國采增加了不少新規則,規則的不斷更迭與完善,開啟了制度化集采的新篇章,對醫藥產業各方將繼續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從規則看變化,從變化看產業,產業各方很快即將感受到新規帶來的深遠影響:影響一:對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企業的影響:相比較國采一到六批,國采七批專門就批文轉讓、委托生產等情況,在規則制定時給予了特別設置。根據文件精神,可將MAH企業申報國家集采分為以下三類情況:

②通過將部分規格批文轉讓給其他企業,增加一個中選名額的機會將不復存在;(見最新的《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③產品立項申報前,與委托加工企業談判和簽訂協議時,需限制委托加工企業對持有人擬委托加工的產品進行立項和批文申報,否則將嚴重影響雙方后續的投標報價策略;④國家鼓勵委托加工企業為同品種的多個上市許可持有人做產品加工,但是持有人控股或者管理的委托加工企業為其他同品種持有人代工生產的,將在參與集采時受到限制,推測一方面是因為此等情況不利于產品的保障供應,另外不利于防范利益相關方進行產品圍標;⑤產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在做產品申報及技術授權時,需更加慎重決策,選擇靠譜的委托加工廠變得更為重要;
本次國采七批中出現了另外的兩大規則變化,可謂是對原招采規則中需防范漏洞的定點彌補,對涉及產品工業企業的量身定制:
規則一:單位可比價最高/最低的比值排名前六名的(廠家)被淘汰出局。影響:產品報價策略,將不僅僅要考慮傳統三大規則,還需考慮該批次集采產品間的品間價格差,雖然單位可比價最高/最低比值前六名將被淘汰占總體比例僅10%,但是新規的出現,對限價高的產品涉及企業,依然具有極大的威懾力。新規則,有利于縮小各中選省份之間的產品價格差,有利于高限價產品的醫??刭M,有利于防范競爭低、價格高的產品涉及企業之間的圍標報價。后續集采時,限價高、競爭相對激烈的企業,一定要慎之又慎,畢竟進了前六名被淘汰,與集采中選失之交臂,對哪家企業來講,都可謂是一大憾事!提醒:限價高、競爭激烈的產品,企業一定要科學評估,慎重報價。思考:集采非中選省份以過評產品的高價掛網,通過增加產品銷售投入做大銷量的策略是否還能繼續走通?國采七批之前,雖然大部分產品在中選區降到了很低的價格,但是在非中選區域,依然可以掛高價參與剩余的非帶量市場銷售,即便競爭激烈,但是畢竟在區域方面,除了中選省份,大多數省份還能掛出高價。但是備選新規后,首先,工業能掛高價的省份將大幅減少,尤其是中選廠家本身就少的產品;其次每個省都將有一家中選,一家備選。且兩家價格都經歷了競爭激烈的國采洗禮,試問,醫院選擇未中選、未備選的高價產品理由是什么?備選新規的出現,無疑將進一步壓縮集采產品在非中選非備選省份的生存空間。雖然集采每推進一輪,都會有一大批的代理商朋友們業績與收入大幅下滑。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已經有相當多的時代先行者們,在積極參與著當下的醫療體制改革,并從中獲取了改革帶來的巨大紅利。
集采制度化常態化,將進一步加速代理商的淘汰和轉型,轉型之路在何方?越來越多的代理商朋友們,將不得不為之思考和努力。
轉型方向一:轉型成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通過代理產品獲得的利潤,并購/參股等方式參與到產品持有,典型案例如:泰恩康、深圳瑞霖等;案例一:泰恩康通過并購山東華鉑凱盛獲得愛廷久?-鹽酸達泊西汀片產品銷售權益與后續產品商業化權益,并在創業板上市。案例二:深圳瑞霖醫藥,從眼科產品代理轉型為眼科領域重點產品的研發和上市許可持有人:轉型方向二:做細分領域的專業化推廣服務商,成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長久合作伙伴。未來隨著集采的不斷推進,將會有更多的代理商在某些需要專業化學術推廣的產品領域不斷精耕細做,成為該領域內的國內推廣商龍頭企業。例如:以兒童藥推廣為特色的貝美藥業,以零售市場貼牌銷售為主的華人健康等。 感悟: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鑒",站在未來五年的視野看,醫藥健康產業依然機會眾多:產品立項和持有、特色原料藥技術攻關等產業機遇,依然會成就相當多更加專業、敬業、職業的醫藥人。